老一輩對喝水的定義,像是「流多少汗,就喝多少水」這句話,在過去保守的時代裡,的確琅琅上口。但若要真的對身體健康有幫助,那是時候要更新一下資訊了!其實,身體只要有基本運動,甚至只是爬樓梯、走路到車站、上市場買菜等,都應該隨時要補充水分,而且要以正確的方法來補充。

在本文裡,我們將為您一一點出在運動前、運動時跟運動後,三種不同階段的喝水指引,像是在跑步前喝水的份量、運動後多久喝水最好等等,讓您不僅享受到多喝水好處,還能把水喝得好,同時保持身體好健康。

 

運動前及熱身前的喝水須知

 

對於在台灣及東南亞特有的高溫度、高濕度夏季環境中,開始以健身需求為目標的高強度有氧或無氧運動之前,還沒開始熱身,身體的心跳及體溫都已經自然偏高,在熱身後容易馬上竄升,對體力消耗有很大的影響。此時,就應該在運動前及熱身開始前,像是綜訓、跑步、打籃球「之前」的半小時,先補足一定的水分(視體重大小補充250cc至600cc不等),來保持身心冷靜及心跳、體溫的穩定,以盡可能延長運動時的體力,避免太快感到疲累。

 

運動當下的喝水須知

 

而在高溫高熱的戶外,或是在運動器材林列的健身房裡,只要有運動、有流汗,都應該視流汗的量,每隔10分鐘到20分鐘之間喝水,每次約飲100cc至200cc,除了能避免因為汗流太多而進入身體脫水狀態,並影響運動表現之外,還能同時避免電解質太快流失,讓體力快速下滑。

 

運動後的喝水須知

運動後喝水,甚至是大口大口地往嘴裡灌水,幾乎成為人人在健身或活動筋骨後,必定會做的事。但其實在這個時間點,身體還停留在運動當下的興奮當中,尚未平復心跳及正常範圍內的體溫,如果在極短時間內就攝取過多的水分,非常容易導致血液濃度過快下降,因而感到頭暈、頭痛。

 

所以,除了要依照呼吸速度的快到慢,來判斷身體的興奮程度,進而徐徐喝水之外,也可以在運動後,分每5分鐘喝水一次,讓喝水的節奏能與心跳漸漸放慢的速度配合好。畢竟,每次無論運動時間多長,身體都有可能流失至多到4%上下的水分,而要讓身體重新100%補齊這些流失的水分,會視不同年齡及體型,而需要16小時到24小時不等,所以一定要喝水來補足這些份量,也一定要從少量補充開始,才能讓身體在最適合的節奏中「加水成功」。

 

人隨時都在動,但還是有不同喝水量計算方式

既然有動就要喝水,動之前與之後也更該喝水,那麼,究竟一天下來,該喝多少水?一般而言,每天的喝水量,會依據體內水分的消耗量而定,要讓消耗跟補充之間相互平衡,才會保水又健康。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約有1,500cc,加上從糞便、呼吸過程,或是皮膚表面所蒸發的水,總共消耗水分約為2,500cc左右,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,只有1,000cc左右,因此,正常人一天喝水量需要至少1,500cc的水,而補充足夠的水量,也在在顯示出喝水的重要性。

 

了解喝水的重要性後,不管是運動補給、還是日常補水,建議都要補充產地及水源地都最值得信賴,擁有軟水好處,也同時擁有充沛礦物質及微量元素,從阿蘇火山擷取的日本火山天然水哦!多多喝水好處多多,千萬要牢記在心。